欢迎来到榆林文艺网!
今天是
联系电话:0912-6669639
投稿信箱:yulinwenlian@163.com
全站搜索
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首页
文联概况
文联章程
团体会员
基本情况
工作指南
组织机构
新闻
文艺新闻
媒体广场
县区新闻
文艺门类
民间艺术
戏剧
美术
书法
影视
文学
音乐
舞蹈
摄影
评论
文化商城
文艺名人
通知公告
文件汇编
文联作品展
艺术家协会
《陕北》杂志
回音壁
文艺门类
首页
文艺门类
文学
内容
文学
2024-11-11 10:53:45.0
• 从延安出发(组诗)
亲近延河 弯腰,伸手 仿佛心中 有了十足的底气 要乘风破浪 看到一支头顶八角帽的队伍 在扛枪的肩头 扛起四面受困的河山 我们将自己的身影投入 河水会暴涨 有浪花,有激情 有我们出征的时间 和,方向…… 仰望宝塔山 登高望远 一定要让一些脚印 甚至让炮火袭击过的岩壁上 都落满黄土 长出小米的谷穗和精神 来培养我们 每天的情怀 仰望 会接触到蓝天和白云 我们心存怀念 将感恩的目光 收藏,留在塔顶 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 守望,延安 出发的足迹 有可能还要途经雪山 那些曾深埋的足迹 在阳光的照耀下 深刻,清晰…… 它们,有领引的能力 它们,是一行行 气吞山河的诗 有可能还要重逢草地 以红色命名的地方 都
2024-11-11 10:53:15.0
• 怀念路遥
上世纪八十年代 电影《人生》的热映 使您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从此,您带着高加林刘巧珍 走进了我的心灵 第一次见您 是一九九三年九月二日 我捧着录取通知书 到延安大学中文系报到 您却以雕像的姿态 矗立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 您不仅是我的陕北老乡 更是我同校同系的师兄 您在平凡的世界里 苦熬出不平凡的人生 却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永远地离开了您深爱的事业 和爱您的读者 之后,在校园里 我拜读您的作品 感悟您的思想和情感 成立以您的名字命名的文学社 共同与一批文学爱好者 追随您的足迹前行 第二次见您 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您的灵魂漂游了三年后 被女儿捧在一个小盒里 母校敞开博大的胸怀 迎接您到专为您命名的文汇山 让您可以随
2024-11-11 10:52:46.0
• 让生命在劳动中闪光
春风荡涤着澎湃的心海,汗水演绎着劳动的欢歌。劳动酿造生活,劳动推动文明进步。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劳动创造一切成就。 自古以来,劳动就是文学艺术最富有的源泉,劳动者就是现实生活最靓丽的风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对劳动之景的书写;“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是对劳动之悦的吟咏;“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对劳动之辛苦的描摹;“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是对劳动之成果的珍惜;“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是对劳动之含义的诠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通讯、城乡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都是广大劳动者勤勤恳恳干出来的。“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国速度”的刷新、“中国纪录”的诞生、“中国重器”的下线……正是一代代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
2024-11-11 10:52:13.0
• 火种
依然为百年前那颗耀眼夺目的火种 写下颂扬之诗 一艘红船上,中国式的新青年 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到革命需要的地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船承载着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百年来,红船波澜不惊 百年来,红船所向披靡 这颗神奇般的马克思主义火种 见证了一段血雨腥风的长征史 经历了一场不屈不挠的抗战史 这颗火种,深深地埋藏在革命者心中 像红旗一样,飘扬在中国大地上 无论是延安精神的传承 还是抗美援朝的精气神 被一首英雄赞歌而感染 火种是航天人心中的精忠报国 火种为脱贫攻坚带来的小康梦 每一颗破土而出的火种 它就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种 它承载起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 永远砥砺前行
2024-11-11 10:50:54.0
• 七月,唱响火红的赞歌
七月,和风吹拂,金灿灿的阳光朗照大地,满世界都呈现出一派流光溢彩的景象。在这个火红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党的生日,心潮澎湃中,华夏儿女又打起手鼓,唱起了火红的赞歌。 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面朝东方,放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铿锵有力的旋律,朴实无华的歌词,表达了各族儿女对党的无比景仰。 歌声中,荡来了南湖红船,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看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青年才俊,齐聚船舱,制定了党的章程。从此,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诞生在了世界的东方!歌声中,飘来了鲜红的党旗,透过岁月的风尘,我们看见:金色的镰刀、熠熠的铁锤,照亮了我们的双眼。正是这面光辉的旗帜,100多年来,引领着华夏儿女从胜利走向新
2024-11-11 10:49:12.0
• 传诵国学 传承家风
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根本;每个家都要有传承,都要有规范和标准。家风是一个家族融化在血液中的气质,是每个家族成员力量的源泉,是沉淀在每个家人骨髓里的品格,是风范、是格调。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仁人贤士的立家之本。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风家教故事,穿越历史,至今不朽;《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家书家训,日月闪烁、昭喻世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等家风古训,山川流芳、世人尊崇。 家风无影无形,潜移默化地规范、熏陶与培养着家人的行为,指引着人生的航向。每个人立于世,都有着自己的家风。说起家风,不得不提到夫家小妈为吾辈青年及后代传承优秀家风所付出的心血及作出的贡献。 为了让孩子
2024-11-11 10:48:36.0
• 非遗的光彩
在西安中亚峰会上,绥德秧歌、横山老腰鼓、子洲唢呐、陕北说书这些非遗元素大放异彩。看到非遗唢呐艺人李雄飞、说书艺人乔仰文在微信朋友圈发出各自参与活动的信息后,我为他们的激动所激动、被他们的喜悦所感染。 乔仰文在朋友圈发文说到“激动的心情无法表达。一进场说不紧张又紧张了。说了二十多年的《刮大风》没有想到今天说到这么重要的场合。我多想看看重要人物,但是我又担心把词说错了。当我说完了我瓷楞楞地看着。直至工作人员提醒才反应过来。”我能理解他的激动,因为他能走到这样的场合,背后都是多年的积累,多年的辛苦付出。 在为艺人们精彩演出祝贺的同时,我们应该为黄土地的非遗艺术特殊魅力高兴。我多次说过,在陕北,尤其在榆林,秧歌、唢呐、老腰鼓等,这些艺术更加纯粹、味道更浓,是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代表。这
2024-11-11 10:44:33.0
• 追思郭冰庐教授
获悉郭冰庐教授辞世的信息,甚为惊诧。前些天,他还对榆林学院裴晓阳的《陕北古民居》发表评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枕上撰写了一副嵌名挽联: 冰公驾鹤,寒烟冷雾,玉山倾颓; 庐舍空虚,明月清风,圁水哀思。 我不是郭冰庐教授的学生,认识他是因为共同研究陕北文化。 最初见到郭冰庐教授是在米脂举行的一次李自成学术研讨会上,但不太熟悉,仅有一面之交。真正认识是在黄土(陕北)文化研究会上和编辑首卷《榆林年鉴》的时候。 记得1998年10月,榆林黄土文化研究会诸公在卧云山举办《陕北文化研究》(创刊号)首发式,我参加了,他也参加了,于是我们相识了。当时他是《陕北文化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编辑首卷《榆林年鉴》时,我们一块共事,一块赴平遥等地考察。后来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成立了,我们都
2024-10-31 10:28:04.0
• 秋来雁南飞
秋风拂过大地,大雁便开始他们遥远的迁徙之旅。这是秋天一道极为独特的风景,也是我心中最柔软的思念之源。 每到秋季,成群的大雁在空旷的天空中列队飞翔。他们以一种整齐而有序的姿态,向着温暖的南方进发。那一声声雁鸣,清脆而悠长,在空旷的苍穹下回荡……每年秋天,我都站在故乡的塬上看大雁南飞,他们时而排成整齐的“一”字,时而排成“人”字。望着远去的雁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伤…… 记得那年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院子里。奶奶正在院子里晾晒着刚收获的玉米,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哀鸣声。我和奶奶顺着声音找去,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只大雁。它的翅膀受了伤,扑腾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奶奶小心翼翼地将大雁带回屋里,为它清洗伤口并敷上了治损伤的偏方药,然后仔细地包扎起来。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奶奶悉心地照料
2024-10-31 10:20:51.0
• 一半儿秋,一半儿念
秋天的风带着微凉收了夏色,动了秋声,赋大地予厚重,叠彩流金。车窗外山静云闲,梁峁相嵌,一片斑斓。看着车窗前飘过的一切,时间仿佛被定格,我的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 犹记十岁那年国庆假期,圆圆的枣儿都红了,大山里的向日葵金黄灿烂,有的土豆似乎还开着花,压穗的谷物还翠绿翠绿。清晨,我照见山头云雾环绕,那年年初干旱,这个季节雨才来,庄稼疯了似的长。天已微凉,我有点担心,多次问家中老人今年会有收成吗?我不是大山里长大的,未经历种植,不知道节气对山里人的影响。来的路上,我看见川里的向日葵已经开始成熟了。外爷说如果老天赏饭吃,连着来上一个月好天气,会有收成。 日间,我看到我的外爷、表舅、婶婶,整天奔于梁峁山坬,我跟着他们除草、追肥、扎草人,沟里已经黢黑,山头依然能看到落日余晖。天黑回家后,吃一碗高粱稀饭
2024-10-31 10:20:19.0
• 保勤走了
保勤走了。虽然知道他得了难治的病,但总想会有奇迹出现。尽管亲人和好友精心护理,尽管医院用了各种办法,他还是走了。他走得有些仓促,让人难以接受。 保勤走了,他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是《送你一个长安》里的那句“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已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文化名片。秦人因此而自豪,世人因此而仰慕!还有《风从千年来》:“五千年的翠柏,五千年的根,五千年的血脉,五千年的魂,五千年的守望,五千年的云,五千年造就的中国人,滋养的精气神!”相信所有华夏儿女读到这些诗句时,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与赵季平先生合作的《天爷爷打翻了酒一坛》,更神了:“天爷爷打翻了酒一坛,地上就有了九十九道湾。红军哥哥点燃了一把火,烧红中国一片天。”短短四句,层层递进,高度的意象与凝炼的具象完美结合,诗画融为一体。在长篇《
2024-10-31 10:19:47.0
• 什么可以留下来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有多少得以传世,有什么可以留传下来? 话说“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有多少首作品留了下来?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仅有两首。 李白的叔父李阳冰替他整理了十卷《草堂集》,可惜在宋以后便失传了。李白一辈子写的诗估计上万首,但流传下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李白的《大鹏赋》和《鸿猷文》,如今《大鹏赋》还能看到,而《鸿猷文》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再说说《全唐诗》,经历了四位先贤才得以传世。 第一位是明朝天启年间胡震亨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编撰任务,取名为《唐音统签》。就这样一位贡献如此大的人,《明史》里却没有他的只言片语,各种书籍也没有他的生平传记。 第二位是明朝礼部尚书钱谦益,用了很多年编了数百卷,可天不假年,心愿未了。 第三位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2024-10-31 10:08:45.0
• 命里的信天游
如果比喻我是陕北旱风里的一株植物的话,我就是靠着信天游的营养长起来的。没有刻意模仿,也没有要以信天游为基础的创作目的,但当我走进“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三姓庄外沤麻坑,沤烂生铁沤不烂妹妹心”信天游的歌声里时,我完全沉醉在一种朴素、自然、简洁中了! 一次,我遇到了一位疯老婆儿。在乡上几个半老汉的鼓动下,她唱起了信天游:“向阳花开花朝南转,三回五回你怎不盘算?柿子下架枣子红,哥哥你不来我怎么舍!”“馍馍白糖就苦菜,口甜心苦你把良心坏;有朝一日天睁眼,小刀子戳你没深浅。”之后,这位有精神病的老人,便是我多年跟踪采访的主要对象,她唱的信天游实在太美了。“双手手我端起三盅盅酒,叫一声哥哥你不要羞回我的手”“细擀杂面油调汤,第一碗我双手手给你端上”“墙头上栽葱浇不上水,玻璃上
2024-10-31 10:05:35.0
• 农村广播的记忆
那天去民俗文化村观光,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盒子吸引住了我。盒子正面,做空的五角星图案格外显眼,盒体虽然漆皮全都脱落,但说明这是刷过漆的贵重物品。年轻人好多可能都不认识这一物件了,上了年纪的人却一下就能叫出它的名字——广播。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国农村就有广播了,七八十年代是农村广播辉煌的时候。这个约三十厘米大小的正方形盒子,是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必需的东西,听广播也是大人小孩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农民从广播上了解国家大事和当地新闻,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每晚公社的通知,诸如政府开会、让驻村干部返回政府、学校老师的安排调动,以及在哪里大会战、调集各村民工之类的事情。村里人还可以对着广播向乡政府喊话,进行双向交流。不过这些活动都是要在广播刚播完,放大站还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关机了就没有办法了。 广播
2024-10-31 09:58:41.0
• 留给岁月的印痕
高云峰所著散文集《我有所念人》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去年我们见面,他送了我一本,从呼和浩特乘坐高铁回鄂尔多斯,我一路读着这本《我有所念人》,无数次落泪,一直被深深感动着。 法国文学批评家布朗肖认为,文学空间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物质景观,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深度空间,其生成来自于作家对生存的内心体验,“在那里所有的一切都返回到深刻的存在”。在高云峰先生的散文书写里,建构的正是这种文学空间。在那里,人与空间发生着深层次的关系,是生存体验更是心灵感知,感知历史真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高云峰散文集《我有所念人》真实又细腻,从母亲、父亲、奶奶、外爷到岳父,再到子女、亲朋、同乡、同学、同事,层层深入,基本上以血缘关系为线记述了所念之人,他们宛如一首首信天游一样,穿越时空的隧道久久回荡。如果以“点、线、面”
文艺门类
民间艺术
文学
戏剧
音乐
美术
舞蹈
书法
摄影
影视
评论
阅读排行榜
1
雪中即景
2
参观杨虎城将军故居
3
高原秋色
4
雪落陕北
5
陕北的信天游
6
时至深秋
7
养老送终的才是儿
8
写给冬天的诗
9
希望(外一首)
10
谁都终将成为故乡的过客(外一首)
本市网站
榆林文艺网
榆林市人民政府
榆林网(塞上明珠网)_榆林最大综合门户网站
文联网站
中国文艺网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文联网
陕西文艺界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