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门类

文学

用诗歌的触角感知和诉说人间冷暖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长安瘦马 2024-10-09 08:55:00.0

  读一位陌生诗人的诗,就像在汪洋中遇见相向行驶的船只,诗歌是他们的旗语,一个要到远方,另一个也要到远方,他们用诗歌打招呼、问候,或诉说衷肠,这是我读了梦野的诗后,作为一个阅读者产生的第一感触。虽然,这个秋天让我热得发慌,但初次遇到梦野的诗,就被他率真的文字吸引,走进他的精神世界,让我烦躁的心绪立刻安静了下来。

  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他诗歌的标题太过醒目,比如《体内的燕子》《我们学着白云》《天花板上的路》《不种地了,就喂几只羊》等;二是因为一些诗歌里的句子十分抓人,比如“不要从我的体内取出风雨/不然我就没有羊肠小道”“我们学着白云 把一朵朵雪花接住/送回各自的体内”“如果有来生/也要和羊在一起 圪梁梁上/那最悦耳的/是你的咩咩声”等。我有一个习惯,每每阅读诗歌都是浅表性地走马观花,直到遇见令人眼前一亮、令人拍案击节的好句子,再返回去仔细阅读,直到把陌生读到熟悉、把初浅读到深刻,进而和诗人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惺惺相惜或者相见恨晚。这样,我就和诗人产生了共鸣,完成了一次个体的生命交流和审美洗礼。

  由此看,诗歌也是以貌取人的,即诗歌首先要在语言上打动人心,才能够吸引读者。不过,我所说的“以貌取人”,和“标题党”“段子手”以及骇人的句子不是一个范畴,而是指诗歌语言带给读者第一感官的感知与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梦野的十首诗:

  不要从我的体内取出黄尘/黄尘来自娘胎/来自祖辈/不然我就没有大山/和大山撑起的晴空//不要从我的体内取出风雨/不然我就没有羊肠小道 万物生长/没有农时/降下的日月//不要从我的体内取出燕子/不然我就回不了故乡/回不到春天。(《体内的燕子》)

  这首诗很精巧,单刀直入,直接将情感倾向具象化,语言虽然朴实,但充满力量。《体内的燕子》这首诗充盈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然而,这种气息却扩散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以及对归属感的迷茫,眷恋与困惑随翻飞的燕子飞到读者眼前,“黄尘”“风雨”“大山”“春天”,这几个情感和记忆的载体被梦野作为意象征用,这些意象很普通也很普遍,但经过梦野的组合就变成了一首百转柔肠、具有多重诗意和寓意的乡愁诗。《体内的燕子》表现出的不仅是一个游子的乡愁,还有不忍断裂的故乡根系与情结,以及历史沉淀出的厚重感,有失落,也有反思、期许、依恋,更有精神上的支撑与坚守。

  谷子 糜子 黑豆 玉米 还未发芽/就挤下山坡 无法入侵 整个春天/被沙尘占领//趁着山崖上折断的黄风/父亲口含 黎明前的一滴小雨/跃上高坡 抢种下一墒墒荞麦//雨来得太迟 季节偷去所有的颜色/生命的脉动/顺着五指 给千山万峁/涂一种血色//霜来得太早/荞麦冻死了 坡坡洼洼 沟沟畔畔都死了/那里有黄牛的眼神/顺着枝干/坠入泥土//乡亲们一声不吭/披着满身的白色冰晶 还得将荞麦收回/每挽一把/再让牛经历一次看不见的疼。(《霜来得太早》)

  尽管和梦野素不相识,也从无交集,但我能从他的文字里看出他的属性,这个属性是梦野诗歌理念和现实生活相统一的诗歌结构主义所决定的。他的诗歌来源于土地,他的诗歌语言有很深的根系,往大了说是对行将远去的农耕文明的怀念和依依不舍,往小了说是梦野对曾经生活的故乡的一次提纯。从《霜来得太早》这首诗可以看出,梦野是个懂行的“庄稼把式”。“父亲口含 黎明前的一滴小雨/跃上高坡 抢种下一垧垧荞麦”“霜来得太早/荞麦冻死了 坡坡洼洼 沟沟畔畔都死了”,从这些句子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是一首无奈和悲壮的诗,主旨却是坚毅的,“生命的脉动/顺着五指 给千山万峁/涂一种血色”,在艰辛中梦野竟然有着诗意的浪漫主义情怀,这是何等的坚韧不拔和豪迈啊!而最后一小节“乡亲们一声不吭/披着满身的白色冰晶 还得将荞麦收回/每挽一把/再让牛经历一次看不见的疼”,牛的出现,让我和父亲以及祖祖辈辈的先人联系起来,或许梦野创作时是有意这样引导安排的,调子有些低沉,充满了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力感,正因如此,才让这首诗跳出了寻常乡土诗的框架,表现出生命的大格局。从另一个角度,这首诗也给出了梦野诗歌一个显眼的词根:家园。

  从里到外/穿的都是故乡的衣服/每一件都有一点泥土/触摸到最小的一粒/就有老家的风声/从我耳边过来//那泥土 我是看不见的/在布缝里一抖/我就看见故乡/故乡黄尘里的乡亲 节令 农时 庄稼 炊烟/一闻/就有秋香的味道/静听/还有燕唧 蛙唱 蝉鸣的声音//天还是冷了/我一个人在异乡的夜中/在方言织成的布里/寻找逝去的/那一点暖。(《天还是冷了》)

  这首诗写得很细腻,这让我觉得诗人梦野的情感也是细腻的,细腻到衣服上的一粒泥土都会给他带来故乡的味道。在他的内心深处,故乡无所不在,他在诗中通过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巧妙地将自己与故乡连接在一起。“故乡黄尘里的乡亲 节令 农时 庄稼 炊烟”,这些物象在情感上编织了一条梦野与故乡的纽带,更是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寄托。因为敏感,所以细腻;因为真挚,所以感人,梦野将视觉与记忆转换,“那泥土 我是看不见的/在布缝里一抖/我就看见故乡”,这样简洁的语言让诗歌的叙述充满了魔法,加强了诗歌的质感和情感的深度,虽然孤寒,但我还是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那一点暖”,我知道,因为有想念,所以才会有温暖。

  挤点时间/就挤出台阶 挤出台阶上的我们/挤出仰望的眼神/一朵白云飘过来 弯下腰/托举着我们//白云拂袖而去/赠送我们一座高山/赠送生长的泥土 向着草木攀登/赠送时光砍出的险峰/让我们惊心//沉沉的 我们搓着皴裂的双手/雪花纷飞/认不清对方 提着速/我们的身体一点点变轻/峰尖/戴上一顶洁白的帽子//可一部分要飞向悬崖/我们最惊慌/我们学着白云 把一朵朵雪花接住/送回各自的体内。(《我们学着白云》)

  与前面三首诗不同,这首诗不再写乡愁,而是进取,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我们学着白云 把一朵朵雪花接住/送回各自的体内”,或许梦野在经过了一些事情之后,拨开云雾,气定神闲地写了这首诗,沉着而通透,在诗意的叙述中显示出超拔的意志和宁静的心绪,扩散出多维的靶向指代,是生活的艰辛、人生的意义?还是生命的升华?有所指,又无所指,正是由于这种朦胧的诗境创造,才显得梦野与众不同。

  我躺在床上/夹在年月的隙缝里 一动不动/可我走了无数里路//无数里路/沙尘飞扬牵着我的视线/奔跑在天花板上//我听到顶灯的叹息声 沾着雨/愈来愈粗重/整夜 我忙个不停/去捡拾绊过脚的/一块块石子。(《天花板上的路》)

  用思想走路,让语言自带羽翼,在可视可控的范围内行走或者飞翔,这是诗人的初衷,但是如果真的行走和飞翔起来,连作者自己也控制不了,因为诗歌一旦完成,会自己生发出新的枝桠,最后,连作者都会变成读者了。《天花板上的路》这首诗,我相信是梦野在潜意识的流动下创作的诗歌,天花板上会有路,这本身就是奇幻的事情,梦野用“虚”写“实”、用“静”写“动”,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迷茫,以及回忆和反思。“天花板上的路”是一种幻觉,也是一种象征,虽然有些沉郁,但这是对混乱和喧嚣的现实世界的抗争,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旅行,梦野用独特的语言张力,不仅把复杂情感表现出来,还对生活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无数里路/沙尘飞扬 牵着我的视线/奔跑在天花板上”,显然,在这首诗里,梦野的心灵经历了漫长的跋涉。

  从城里新买回一把锁 就意味着这村/又要/少一家人//少了炊烟 忙碌 话语 笑声 祥和/却多了村人的一种思念/少去的这家人/就像少去乡亲们的血脉 肌肉 骨骼/那种疼/无法改变//节令在布谷声中 钻入关闭的锁孔/由热变冷的叙说中/一个个/让发锈的时间叫停//离乡的人 将村庄 山野 农时一点点掏空/总不忘祈愿/乡亲们给无人的院落/贴上一副副对联/感觉和他们 共度新年。(《城里买回一把锁》)

  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让许多村庄只剩下空巢老人和少许孩童,当下也有人用诗歌表述这种现象。不同的是,梦野的视角是独特的,他聚焦于“一把锁”。“从城里新买回一把锁 就意味着这村/又要/少一家人”,梦野的表达让这把“锁”有了诗歌的意蕴和现实的镜像,钥匙去了哪里?这扇门能否打开呢?仅从“一把锁”的立意上看,这首诗就成了。梦野的叙述是在“节令在布谷声中 钻入关闭的锁孔/由热变冷的叙说中”推进的,乡村生活的某种尴尬,折射出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他真想把“一个个/让发锈的时间叫停”,这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正是因为有了生命的疼痛感,诗歌才有了深远的社会意义。

  体内这种千百不一的蕴藏/一出口/落座的节令/就在温热的手中 朴素地站起//其实根本也不用出口/它是一种痣/田间地头的水罐/狂饮在高粱间/猛地咳嗽 会涂上肌肤的颜色//也不用去看/静在黑夜里/让一路找寻的星星/闻一闻/也会知道/他在天南 还是地北//甚至不用去闻/乘着秋风的翅膀/在麦穗上/高高的/摸一摸/你就会知道 他的来处。(《乡音》)

  “乡音无改鬓毛衰”,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我们就知道,乡音自古难改。这个我个人有着切实的体会,在外三十余年,尽管我努力地说着普通话,可是一不留神,乡音还是暴露了我的故乡,乡音是每个人伴随一生的胎记。梦野将乡音的辨识度提升到一种超常的境界,他说“其实根本也不用出口/它是一种痣/田间地头的水罐/狂饮在高粱间/猛地咳嗽 会涂上肌肤的颜色”,即便是在黑夜里,乡音也能够指引方向,让人辨别出身处何方,他把乡音归结为“一种痣”,依我看“乡音”在梦野的诗里就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归属感,告诉我们他是谁、从哪里来。

  你一生 全部给了村庄/让春风/平分给你辛劳的每一座青山//你说不种地了 就喂几只羊/割回一背背草/羊一看/知道你流了多少汗水 走了哪些乡路/一吃/就咽下你牵挂的/每垧地的味道//就喂几只羊 提上一满桶水/羊一闻/眼前的清凉/从大山的骨缝里钻出/一喝/在体内 摸到你滚烫的血脉//如果有来生/也要和羊在一起 圪梁梁上/那最悦耳的/是你的“咩咩”声。(《不种地了,就喂几只羊》)

  在这首诗里,我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梦野,或者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田园自然过活的另一个版本。梦野的诗读到这里,我才注意到梦野是陕北人,我才注意到生长于雄浑高亢的黄土高原的梦野性情里的柔情,一种温暖的、带有思辨质地的柔情。“割回一背背草/羊一看/知道你流了多少汗水 走了哪些乡路/一吃/就咽下你牵挂的/每垧地的味道”,这平淡的句子将人与土地的关系、与羊的关系紧密连接在一起,他们互为依存、彼此关怀,和谐而又自然,这是梦野诗意化了的现实生活,有艰辛更有留恋,我甚至觉得“你一生全部给了村庄/让春风/平分给你辛劳的每一座青山”中的“你”,就是他的父亲,或是在一次和父亲对话的启示中长大的诗人自己。

  你说你看我的眼 没有了泪/一直紧盯/从不敢合上/合上/分辨不出 你就会失明//你说你拉我的手 结了老茧/厚厚的/将你的青春在指缝间隔开/不论多远/那渐少的力量/到最后 只对我的手有感应//你说你吻过我的唇 有了黑痂/别人再多的蜜语甜言/也不会下咽/你走到哪里/那痂 只与我能对上口型//你说因我 你身体诱人的部分/沾满夜色 激情 持久与爱/结束心灵的疼痛/唯有我/才能将你的伤口抚平//你说你一生都在做梦 梦想成真/才能与我靠近。(《与我靠近》)

  无论这首诗背后有没有另外一种隐喻和指代,我还是喜欢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读。梦野的情感表达很特别,别有蹊径,不是从自我的角度海誓山盟,而是用第二人称,以对方的口吻诉说,就像两个人在崖畔上对唱,这样,在一个强烈的情感内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更加强烈的情感。用火焰烘托火焰,用炽烈迎接炽烈,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诗中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都显现着炽烈的爱,情深意浓直到永恒。

  总不能静下来/在厂矿/像把印钞机 安装进我的身体//刹那间/我就没有头 颈 躯干 四肢/没有呼吸和乡音//和我一起的人/也没有呼吸和乡音/一个个也变成纸张//一个个变成纸张/越来越胖/越来越 让大地心慌。(《总不能静下来》)

  读完这首诗,我也不能静下来了。梦野以其凝练的语言写了一幅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和迷惑的画卷,人们在工业化进程中身体和灵魂被科技吞噬,变得单一、冷漠甚至异化,失去了情感依托,“一个个变成纸张/越来越胖/越来越 让大地心慌”。这是一首内涵深刻、时代感很强的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虚空和恐慌,梦野的反思立足于“静下来”,这便有了作为一个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忧虑,怎样才能静下来呢?梦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或许也没有答案,但是却震撼、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行文至此,梦野的十首诗读完了,这是我在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读到的梦野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诗,从这十首诗中可以看到梦野诗歌创作的三个维度,即:乡土根系的维度、社会现实的维度、生活情感的维度。这三个维度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梦野、一个有些苦情的梦野。他诗风沉稳扎实,语言朴素平缓,但内蕴丰厚,爆发力强,用朴实平淡到“简单”的语言创造出最大的诗意,我想,这是梦野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亮点,而其体现在广博的视角下的诗句,其良苦用心、其思索徘徊、其挣扎无奈,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宽博的梦野、诗路历程和人生历程合二为一的梦野。

  文章写完后,我下楼散步,看见一只蜗牛,它伸出触角探寻外部世界,它在寻找路。我想,诗人的诗歌何尝不是蜗牛的触角呢?诗人用诗歌的触角感知和诉说人间的冷暖,在一个理想主义的王国里完成自我的救赎和心灵涤荡,这是每个诗人的宿命,也是责任和使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