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媒体广场

延安是我现实梦想的地方
来源:榆林日报 2023-07-17 10:35:01.0

在延安,我曾是一名士兵,军营就在延河畔上。白天或晚上在营房大门口站岗,延河就这样天天从我身边流过,夜静时细听延河水汩汩流淌的声音,湿润的风拂着我的脸,我在哨位上,成了风景。

部队复员后,曾多次回延安,重温军营的那些日日夜夜,仿佛我英姿飒爽的影子依然在宝塔山下的延河水边。时间之门,沉默但十分清晰,直线加方块的生活依然被标记着。即使记忆里有一段心情短暂的消失。然而,生长在心底的那粒种子还在点燃青春岁月的冲动。我曾无数次沿着延河边行走,看着世间纷扰,人情往来,刹那间,军营里的一切都活了起来,像春风漫卷,一朵一朵的鲜花肆无忌惮地开着。从新兵集训开始,我和战友办了一块黑板报,军营龙腾虎跃的生活,让我编写出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句子,每天学习训练后的新鲜故事,我把它写在那块小小的板报上,成了全体干部战士浏览的一块阵地。后来,下连队,我当文化教员,办连队通讯。是军营,使我渐渐成长,让我一如既往地走向文学创作的漫漫征程。也是军营,让我明白,一名战士的责任,人生追求的方向,在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日子里,我从未含糊过,更没有半点退缩。脱下军装时,我体会到军营这所大学校里,自己不仅学会做人,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坚强意志。那一刻,忽然发觉内心的留恋与不舍是如此强烈,眼睛的泪水模糊了视线,军营里几年的生活像帷幕一样拉开,延河、宝塔山、王家坪、杨家岭、枣园……沉甸甸的,一点一点刻在我心底。

有一年延河发大水,是我的老班长在哨位上发现渐涨的水位,他呼喊起熟睡的战友,连队很快投入了抗洪抢险的战斗中。我的一位副连长,纵身跳入洪水泛滥的延河中,抢救一名落水女子,他被洪水足足冲了五六里地,凭着满满的信念硬是把女子拉上岸,他的身上,全是划破的口子,血和水流在一起,从此延河又有了新的故事。我的副连长,他平实、和蔼,从未提起过自己英勇的事。可在老兵们的描述里,我感受到了那浸润苍生的延河之魂,那延河两岸的青山作证,英雄就在我身边,那骄傲一直流淌在我血液里。

记得上初中时,我从同学那儿借来一本杜鹏程先生的小说《保卫延安》,几乎是一整夜,我在煤油灯下用各种姿势一口气读完。小说里的故事情节牢牢地刻在我脑海里,英雄连长周大勇的形象久久挥之不去。当兵后,我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清凉山等革命旧址。十三个年头,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窑洞,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他们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延安。于是,延河这条河,见证了中国革命最光辉灿烂的壮观景象——“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我明白,《保卫延安》的生死意义是值得我们传颂的,世上哪还有如此这般伟大的革命?

看得见的红色旧址,听得见的革命传奇故事,延安可歌可颂之物数不胜数。她仿佛就是陕北的一位尊者,脸上布满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胸膛,粗大的双手,质朴、顽强、坚定、胸怀宽阔,接纳了波浪涌动的革命洪流,用小米汤支撑起中国革命的脊梁。延安,一个无比诱人的地方,有一种抛开生死不说的感情;也像是一幅诗画,骤然间挣脱了旧时代的迷茫缠绕与混沌的包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点亮中国革命的航程。站在杨家岭的七大会址前,山上几缕轻雾,林间沁人的香味,飘飘漫漫,流溢不绝。延安的一切景色同样激励你心胸开阔浩荡起来,做一次远行,把延安小米的香味,带到天涯海角,亦会触动更多的人向往延安,贴近这片热土,来体悟如今的幸福和温暖,懂得细心地去呵护。

夏日,我们训练单兵战术,射击瞄准都在延河的沙滩上。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清澈的延河水碧波荡漾,我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从这里出发,以千载不歇的激情,走向烽火连绵的战场;还有策马奔驰的勇士,心怀远方,把一种精神,还有至高无上的理想传播到祖国的每寸土地上。俯身用延河水洗把脸,凝视中会触动你对先辈的敬仰,亦会由衷感恩延安革命圣地。时间久了,更加体悟到军营会让人坚韧不屈,人生的目标与定力在此融合,和延河水一样温柔地流淌。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住宝塔山。”有段时间,我不断重复着这诗句。军营、延安,脑海里那条河始终萦绕着挥之不去。我走过许多地方,见过大河大江无数。然而,仔细一想,延河没有湍急,没有惊涛骇浪,可有多少人曾在此脱胎换骨,经得起淬炼,把虚伪、小资、贪婪、妄念抛弃丢掉。在延安当兵几年,悟到所经历的和学到的是终身受益。回延安,让我触景生情的地方太多了,靠近去读它,除了领会到的精髓,还有一种陶醉!

我兴致勃勃地讲在延安当兵的故事。人们都知道延河水孕出伟大与灵秀,我收获了人生沉甸甸的哲理,也吸纳了空灵与飘逸,一种精神的熏陶后,我茁壮长大成人。


责任编辑: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