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之上(2018年第6期)
四十二岁那年,老林终于结束了光棍生涯,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个突然的“物理”变化,意外地发生在省城,确切说是在一个城中村的垃圾台边上。 破晓时分,村子依然
2019-01-07 10:42:38.0 《榆林文苑》
坎坷人生 高尚情怀
2017年12月23日下午6时,市文联原副主席、《塞上柳》主编胡广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0岁。噩耗传来,既令人震惊,更使人遗憾,他不该走得这么早,又这
2019-01-07 10:37:31.0 《榆林文苑》
化龙日(连载)(2018年第6期)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前夜。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镇从那个时代出发,穿过时空隧道跃入我们的眼目。时间定格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汽车站候车室公演电
2019-01-07 10:34:37.0 《榆林文苑》
王宇小小说(2018年第6期)
鞋匠李 苍巷如同名字一样的苍老,静静地横卧在老街的东头,青石板铺路,两侧四合小院鳞次栉比,浸泡在岁月的长河中,好像从来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容颜。 苍巷西口有一
2019-01-07 10:28:35.0 《榆林文苑》
赶 年(2018年第6期)
赶年大声骂麻雀,是一个秋天的中午。 一群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一粒屎正好落到他鸡爪似的手背上,四处溅开。赶年歪着头,斜着眼瞪麻雀,捡起一块石子,抛向树上,麻
2019-01-07 10:25:15.0 《榆林文苑》
喜迎亲妈(2018年第6期)
九月底,气候宜人。红红的太阳照耀着,碧空如洗,天地通透。偶尔有一丝白云飘过,美妙如诗。 如今,村里的农民种的庄稼不多,只有黄豆、谷子、少量糜子、洋芋和白菜
2019-01-07 10:23:21.0 《榆林文苑》
回娘家(2018年第6期)
又要离开父母了。 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再相聚。坐在车上的那一刻,我笑着和父母作别,笑着让父母保重身体,笑着让孩子们和姥姥、姥爷道别。父亲和母亲带
2019-01-07 10:21:16.0 《榆林文苑》
故乡的年味(2018年第6期)
过了腊月二十三,就真实地触摸到了岁月的温度:过年了!马路边那一长溜耀眼的红给整条街道都涂抹上了喜庆的色彩,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对联,红色的窗花,红色的挂饰,把路人
2019-01-07 10:19:25.0 《榆林文苑》
我的柳树情缘(2018年第6期)
记得我刚当教师那会儿,地区文联办了一份刊物名为《塞上柳》,县上的文学爱好者联谊会办了一份小报名为《黄土》。我对文学谈不上爱好,但当时,我的确是这两份报刊的忠
2019-01-07 10:17:01.0 《榆林文苑》
满眼风光一片绿(2018年第6期)
上 篇 2008年夏天,我第一次造访陕北。从延安下火车,改乘汽车前往米脂县。沿途所见,除了一字长蛇排开喘着粗气冒着浓烟的运煤载重大卡车,公路两边尽是绵延起伏的
2019-01-07 10:15:29.0 《榆林文苑》
一钩新月天如水(2018年第6期)
一钩新月天如水 俞平伯先生说:丰子恺的画是诗,不可说看,当曰“读”。 其实,赏画与读书一样,浸润了读者的情感与思考,但只这一“读”,就有了
2019-01-07 10:12:25.0 《榆林文苑》
绥德这座城(2018年第6期)
一座山 绥德城四周皆山,这些山都稳稳妥妥呆在自己位置上。唯有一座山不安分,一头闯入无定河和大理河交汇处,一蹲数千年,成为绥德最早的城郭。
2019-01-07 10:08:14.0 《榆林文苑》
旧物时光(2018年第6期)
铁匠铺 铁匠铺子已经消失了三十多年。 铁匠铺位于村子城墙外的北边一座土埝下边,是一面窑洞,和村里的饲养室隔壁。热闹的时候,打铁的叮当声和牛哞哞的叫声混杂在一
2019-01-07 10:05:15.0 《榆林文苑》
我们村儿的女人们(组诗)(2018年第6期)
巧儿她妈当年,她骑着毛驴身穿桃红色上衣从李家洼嫁到曹家塔第二天,便走进农业社的田地队长叭嗒着旱烟吐出一句——这新媳妇比桃花还要红一晃,如花面容熬成秋后的高梁穗满
2019-01-07 09:59:25.0 《榆林文苑》
高原景象(外一首)(2018年第6期)
1群山起伏的时候祖先的脚步最接近天空歌声清澈如镜子祖先对镜高歌,祖先如婴儿住在月亮上,忘记长大大风摇落满树的月亮谁第一个住进冬暖夏凉的窑洞鼾声如雷,响彻在盛产月
2019-01-07 09:57:26.0 《榆林文苑》